小央视频公布战机夜战镜头判定目标已摧毁
网上传出歼-16疑似摧毁空中目标的消息了。就在端午前,央视发布了一条只有10秒的视频,内容量却相当巨大。
视频中,歼-16在凌晨紧急起飞,之后镜头切换到空中的歼-16,此时天空中已然浮现了日出的景象,参考歼-16正好在云层上方,飞行高度应该不低于2000米,甚至有可能在10000米的高空,大概能估算出此时的时间应该为凌晨4点左右。紧接着视频中传出飞行员“目标信号消失,判定已摧毁”的语音,这句话让网友浮想联翩。
紧接着,网络上就传出各种版本的信息,一会跟茂名的“天火”事件挂钩,一会又说是击落了美军一架F-35战斗机,然后又跟韩国的P-3K坠机事件扯到了一起。这里能确定的是,歼-16肯定没有击落韩国的P-3反潜机,因为韩国飞机坠毁发生在白天,时间完全对不上。至于茂名上空的神秘“天火”,专家则指出大概率是“火流星”,如果是发射空空导弹,根本不可能有那么高的能见度,那亮度简直跟发射洲际导弹一样。
至于说击落F-35,那可能性也不大。如果真是探测到敌方隐身战机侵犯领空,那就不可能只派歼-16出动了,毕竟歼-16只是四代半战机,强行去跟五代机硬碰硬,不一定可以占到便宜。如果出现了F-35侵犯领空的情况,肯定是出动多架歼-20,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迅速拦截F-35,在F-35离开领空前一举将其拿下。
而且从央视展示的视频画面来看,这架歼-16似乎没有携带任何导弹,最起码没有携带霹雳-15,飞行员也只是佩戴了轻便化“熊猫盔”,要知道多年前官方就公开了歼-16飞行员佩戴具备头盔瞄准、投射影像功能的头盔显示系统(HMDS),如果真的是执行作战任务,那么歼-16飞行员应该佩戴HMDS,而不是佩戴训练用的“熊猫盔”。
从上述信息基本能判断出,这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歼-16所在部队举行的一次夜间训练,用于锤炼飞行员的全天候作战能力。当然,也不能排除实战的可能,比如对不明国籍的气球、无人机进行拦截或摧毁,这才登上了新闻。
在歼-10C取得实战“首杀”,对象还是西方先进战机的时候,歼-16作为空军“三驾马车”的一员,逐渐沦为了“过气网红”。相较于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歼-10、歼-20,歼-16则属于“中俄混血”,在俄罗斯战斗机因为俄乌冲突口碑大幅度地下跌的情况下,歼-16或多或少也受到了牵连。尤其是许多人总是想当然的坚信“山寨的肯定不如原版”,就断定歼-16的性能不如苏-30与苏-35,既然这两款战斗机频繁被乌克兰击落,那就等于性能更差的歼-16在实战中的表现会更糟糕。
然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,侧卫系列战斗机绝对是升级潜力最大的机型,不仅是因为机体空间大,像米格-31、歼轰-7、F-111的机体尺寸同样巨大,但是综合各方面性能来看,依然是侧卫系列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。不同于米格-31只重视绝对速度的设计,侧卫系列战斗机可以说是世界上将航程、速度与机动性兼顾的最完美的机型,既能飞出2马赫以上的高速,也能做到在时速200多千米/小时情况下维持可控,当年苏联国土防空军能用侧卫家族的苏-30当截击机使用,苏联海军又把苏-33当舰载机使用,后来又基于苏-27改进出了苏-34这种轰炸机,后来又衍生出苏-30M多用途型、歼-16D电子战型。如此全能的战斗机,纵观人类历史上是独一份。
如今市面上号称“全能”的战斗机,像阵风、超级大黄蜂和F-35,其实都为全能在设计上做出了妥协,比如阵风那可怜的“小机头”、超级大黄蜂那拙劣的超音速性能、F-35平庸的飞行性能。
所以说,歼-16所采用的平台,绝对是四代机当中最理想的。网络上有许多人都诟病沈飞长年抱着“苏-27”这样的平台不思进取,这实际上也是冤枉了沈飞,空军作为技术兵种,对装备的各方面要求极高,具体到战斗机领域,那就是机型越统一越好,极端代表就是法国搞阵风战斗机,一机多用,什么活都让阵风战斗机干。
而中美俄空军也对装备统一性有很高的要求,每代机型分中型与重型,中型只能有一款,重型也只能有一款,比如在四代机领域,美国空军就是F-15重型机与F-16重型机搭配,中国则是国产侧卫系列(歼-11/16)与歼-10搭配,俄罗斯则是原版侧卫与米格-29/35搭配。以中美俄的实力,可完全重新研发一款重型四代机或者中型四代机,可中美俄都没选这样做,美国直到现在还在生产F-15的最新改进型F-15EX,俄罗斯也忙着制造最新的苏-35与苏-30,中国也是在批量生产歼-16。是中美俄都不思进取吗?其实还是军方的要求,要是空军愿意,洛克希德·马丁、苏霍伊和沈飞非常乐意为本国空军研发一款全新设计的重型四代机,可对于军方来说,这样做除了荒度时间与巨额资金之外,不会对空军战斗力有任何提高,反而会加剧后勤负担,飞行员的培训周期也会更长。
全新研发的重型战斗机,说到底还是四代机,也就是相较于F-15、苏-35和歼-16不会有质的提升。而且研发全新的机型,需要经过数年的试飞验证,交付部队后还需要磨合数年才形成战斗力。与其这样,还不如继续在F-15、侧卫的平台上继续改进出新型号,这样既降低了技术风险,还保证了可靠性,时间也能节约不少,部队用起来也非常顺手。
从上世纪90年代引进苏-27的生产线,沈飞早就完全吃透了苏-27的设计,能自己搞出串联双座版的歼-15以及内部航电结构上的布局大改的歼-16D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要知道当年苏联可没搞出串联双座的苏-33舰载机,双座型苏-33采用的是类似苏-34的并列座舱设计,沈飞没有一点原型机可以借鉴,只能自己摸索设计。至于电战版的侧卫战斗机,在苏联和俄罗斯那里更是技术空白。所以说,歼-16其实是中国完全吃透苏-27设计后自己搞出来的型号,与俄罗斯的苏-35、苏-30属于不同的发展分支,而不是山寨与原版的关系。这就类似于以色列的幼狮与法国的幻影3、美国的AV-8与英国的海鹞,中国的歼-7G与苏联的米格-21,都属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范。
与其把歼-16当成国产版的苏-30,倒不如将歼-16当成“不能隐身的歼-20”,采用五代机航电设备的歼-16,综合性能早就不是20年前苏-30能碰瓷的对象了。按照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观点,航电系统性能提高1倍,整架战斗机的战力提升3倍,导弹性能提升1倍,整架飞机战力提升6到10倍。歼-16的强项就是航电与武器系统,说它面对苏-30的时候能够1打6并不为过。
而且作为重型战斗机,歼-16天生就适合保卫中国漫长的边疆,尤其是中国拥有近2万公里的海岸线,在航母数量尚不充足的情况下,需要大航程的岸基战斗机在我国专属经济区、防空识别区上空维护国家利益。不仅需要跟外军的战斗机对峙,还需要跟外军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反潜机、侦察机斗智斗勇,这就要求战斗机既拥有较长的滞空时间,同时需要优秀的低速飞行能力,歼-16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。
歼-16唯一的遗憾,就是气动外形毕竟还是人家俄罗斯那边设计的,出于维护中俄关系的大局考虑,中国并不对外出口,歼-16要是敞开了卖,估计俄罗斯的苏-35和苏-30就只能滞销了。
并且因为歼-16出国参演的次数不多,因此外界对歼-16也没有太高的关注,反倒是频繁出国参演的歼-10C,在这才印巴空战后,慢慢的变成了国际重点关注的对象。从综合性能来看,歼-16比歼-10C还是强了一截,尤其是在后续一直在改进过程中,拥有充足电力供应与升级空间的歼-16,战斗力提升的潜力要明显大于歼-10C。如果这次的印巴空战,巴基斯坦派出的是歼-16,那么印度被击落的恐怕就不止6架飞机了,被一锅端了都有可能。
也正是因为有了歼-16这些先进武器带来的威慑力,这才让中国能够在国际环境动荡不安情况下,让外敌不敢主动前来招惹,歼-16也只能在和平时期充当空中巡逻者的角色,特别难找到向敌机开火的机会。
上一篇: 川普是个腐败分子!